我的行程基本都是在 Ctrip 上搞定,包括了定机票、国内定酒店,自从去年来自云南的一个隔壁摊位的展商向我分享在 Ctrip 上解决吃、住、玩的经历之后,我也有意识地在 Ctrip 上看国外的酒店和游玩攻略了。认识 Ctrip 已多年,相信这是为大多数外出较多的人所熟知的平台,所以,信任,由此产生。

最近在安排出游的行程时,我发现,同样的酒店、同样的机票,Ctrip 比其它平台收费要贵。于是,我开始比价。

昨晚,在做越南行程机票时,知道了一个叫 「航班管家」 的 APP,同样的机票,在 Ctrip 上比在 「航班管家」 上要高。那几百块钱的差额 (500 以内),让我有了从 「航班管家」 上买机票的冲动。可是,犹豫了很久,没有下手。除了机票,我仍然要考虑其它因素:

1. 如果需要改签,是否方便?是否能找到客服,客服反应是否及时?

2. 报销用的行程单是否能正常、及时拿到?是否能很便捷地拿到?

尝新时,心里的安全感就会少了很多。这个时候,有哪些因素能打消我的顾虑呢?

1. 如果有熟人向我推荐这个 APP, 解释他/她在使用这个 APP 时的愉快经历,我就会很放心。那是别人的信任

2. 如果这个品牌很知名,也许我会稍微放心一些。但是,远不及第 1 点有效。

3. 在第 1 点和第 2 点都不存在的情况下,如果在我的行程变动并不关键 (我有的是时间来应对行程变动,并且能承受行程变动带给我的损失),是否报销于我无关紧要时,也许我会尝试这个 APP,试试体验,为以后是否使用这个 APP 做下铺垫。

所以,我想,最终我可能还是会从 Ctrip 上买机票,Ctrip 的品牌和先入为主,让我对 Ctrip 的信任胜过对 「航班管家」 的信任,这也赋予了 Ctrip 更高的价值,并且,我乐意为此买单。

由此联想到我们销售的产品。在这个行业,一直都会有客户说我们价格贵,然而,我们将以何种方式、在哪些方面来赋予我们的产品高价值呢?这是值得我好好思考的问题。我们现在很多软 「优势」 都只停留于表面,说的天花烂坠,最重要的最终要落到实处。等客户真正体验到优质的服务、使用到高质量的产品后,才会有口碑效应的良性循环。

有 一些原本在直接联系我们的客户,来访时反而让在中国开贸易公司的外国人一起来,前提是:我们跟客户沟通无障碍,客户有在中国出行的经验。为什么他们还是会找一个中间商一起来访呢?可能原因有:这个中间商跟他是本国人,源于相同的文化、相同的语言、相同的肤色,本国人与外国人相比,对本国人有更多的信任是源自本能。在这信息极度透明的社会,这种 「信任」 就给这些外国人的贸易公司留了一线生存的空间。

我们有些业务员与客户的联系,更多的是:客户下单--业务接单,客户问--业务答,客户不采购了--好长一段时间后,业务后知后觉,想:咦,客户好像很久没下单了,然后就没有了下文,接着干活。业务与客户之间没有额外的、主动的沟通与互动。有个正向地、相反的例子:在我的朋友圈,有个做货代的业务员,隔三差五地会发消息给我问候,并且每次问候都那么合时宜,问题都是开放式的,给人聊下去留了很好的空间。虽然至今没有合作,可是,他给我的感觉是 「他很用心」,虽然不认识,但是感觉很亲近。如果有机会,我当然会更乐意给他,并且,我们在朋友圈都已经 「聊」 了这么久。这就是信任。

0 0 投票数
文章评分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
2 评论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青木

信任是交易的第一步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