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VIND-19 三年,2022 年 12 月 5 日,中国终于放开了疫情管控,打开国门,一个月内,全国遍地开花,春风吹满地一样,国民们几乎都感染了,接下来,大家都似乎忘了 CONVIND-19 这件事情一样,大胆地走出了家门。
2022 年第 3 季度开始时,各专家们对世界经济一度悲观,经济衰退对我们业务带来的影响就像一朵乌云一样笼罩着我,未来不确定性让我极度焦虑不安。2023 年 1 月初,大家都阳过之后,人们开始计划着出国抢订单,计划着如何拓展市场,似乎一切又好起来了,我似乎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。
春节之后,诸多事情让人感觉到来自市场需求的阵阵寒意:
常规订单迟迟不来,
客户投诉接连不断,
客户付款越来越不及时,
客户对小金额的费用抠得越来越紧,
一年多没有采购过的客户反馈要 7 月以后再看情况,
之前急着要拓展供应链的客户拿到样品后也不急着测试产品性能,
样品测试合格后的客户要到今年年底才开始量产,
原计划今年年初就量产的客户,被终端客户取消订单,带给我的是预期的订单没了着落,
客户不断地寻找新的供应商,以期降低采购成本,
频频收到客户的反馈说 market is very slow...
……
对于公司来说,订单减少,要各方面节省成本,比如人员数量,薪资,岗位配置,推广费用,等等。内外结合的时候,更是让人紧张,人心不稳。感觉要抱团取暖,不好随便换工作。
大家都在捂着口袋过日子。
确实有些悲观,不过现实状况的确如此。有工作的建议以稳为主,不要跳槽;没有工作的可能得降低姿态,也许薪水低一些也要做,毕竟得生活。可能一些小企业还惨过打工人,面临订单下滑资金断裂的窘境。
嗯嗯,是的。
这才刚开始呢…
嗯嗯
原以为放开了,别人就会哭着喊着来找我们,可普通人在封控期间就明白,这是不可能的。
哭着喊着来找我们是不可能的。产业链转移老在就在进行了
我的意思是说等我们放开了,别人已经不再需要我们了。
嗯嗯,明白。面对的竞争和威胁挺大的
YQ 期间各种热火朝天
现在是各种冷冷清清
疫情期间,政府补贴之下,大家不工作也可以拿钱,可以买买买。疫情之后,没补贴了,该买的东西都有了,暂时不需要买更多,或买其它的,牛鞭效应的影响慢慢体现出来。
现在的情况极其的扭曲。
有钱的要不然是不敢花,因为害怕经济寒冬来了手里没钱。
而敢于花钱的则因为花钱的人不够多,产能不足,而花不掉手里的钱。
企业不敢扩大产能,导致很多人找不到工作,产能进一步萎缩。
产能萎缩之后,想花钱的就得高价买入。
这样就进入了通胀。
简直是一路奔向死胡同。
我的想法跟你的逻辑不太一样,不太能明白你的推理 (失业与产能、产能与通胀的关联)。
从个人的层面来说,本身有钱的就少,公司收益不好,个人收入不增加,赶不上通胀速度,自身会有感受。有钱的也不敢花,万一再来个万一,手里有点儿活钱才能更有安全感,存钱的自然多了。
从企业的层面来说,订单少了,自然不会扩大产能,岗位需求自然会减少,至少也不会如生意欣欣向荣时那样增加岗位编制了。人的失业或待业,不是导致产能萎缩的完全因素,产能不完全取决于人力。
疫情期间导致供应链断裂,运输成本增加,人工成本增加,材料成本增加,所以才会有疫情期间价格上涨。2021 年年初看似订单增加,一片繁荣的景象,实际也是供应链断裂导致的,牛鞭效应很快到下半年的时候就体现出来了,库存减少比较慢,市场开始变得冷清了。
米国大量印钱,货币贬值,商品价格上涨,通胀严重。商品贵了,人没钱了,不消费了,工厂订单减少了,工人收入减少了,人们更是不消费了,工厂订单更是少了,开始缩减开支了,人们收入又要减少了。。。。
依仗政府来解救我们:D
你考虑的要比我全面的多,我本身对金融相关接触的少,必然有局限性- -
无论如何,很明确的是,我们有个共同的体会,那就是:好难,现在,好难啊
我还好,就个人而言,我已经从失业的低谷中爬出来了
安妮是工商管理硕士,专门学这个的